从8月17日到8月18日,短短两天时间,有三名患者因为同一个“并不被重视”的原因被收入我院ICU。小忽视引发大麻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病例一
8月17日18:30,一名80岁农民因突发意识障碍晕倒在路边,被同村人发现后转入我院ICU,入科时患者神志不清,体温:40℃、心率:165次/分、血压:80/50mmhg、诊断为:热射病致呼吸衰竭、休克。立即给于气管插管下呼吸机辅助呼吸、冬眠疗法、亚低温治疗、抗休克治疗、补充凝血因子。患者现仍昏迷。
患者现仍昏迷
病例二
8月17日19:10,一名61岁男性工人因工作后乘车回家感全身乏力站立不稳,转入我院ICU。入科时患者神志模糊,精神差,体温41℃,诊断为:热射病。经过亚低温治疗,积极抗休克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后,患者于8月18日09时神志清楚,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可正常进食。8月19日上午转入我院内二科继续治疗。
患者已清醒在内二科
病例三
8月18日12:40,一名68岁农民在家中劳作时突发四肢乏力,站立不稳、四肢抽搐转入ICU。入科时体温43℃,神志不清,排除脑血管意外后诊断为:热射病。立即给于冬眠疗法、亚低温治疗,积极抗休克治疗。现仍昏迷。
患者现仍昏迷
连日高温让市民直呼酷暑难耐, 据统计,自8月以来,我院共收治了15例中暑患者,其中热射病5例。高温还未褪去,小伙伴们千万要注意防暑降温,谨防热射病!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3.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现场应该怎样急救处理?
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
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2.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预防为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
1.要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中。
2.要做好入暑前体检筛查,基础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3.要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ml以上。
4.要避免突然从低温环境中到高温环境中,或者突然从高温环境中到低温环境中,环境温差10°C以上也容易中暑。
5.可稍微吃咸点,暑期汗多,盐分丢失大,所以可适当增加盐分摄入量。
6.尽量穿宽松透气衣物,避免身体被“捂着”。
7.要注意饮食卫生,切勿贪吃太多冰凉食物,引发急性胃肠炎、呕吐、拉肚子等,造成严重脱水,更易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