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

一位七旬老人的忠告:生完孩子,千万别忘了这些事!

发布日期:2021-04-23

“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困扰几十年的问题,以后再也不用遭那些罪了!”4月8日上午,73岁的彭阿姨拿着一面锦旗来到上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这是时隔三个月后,她再次踏进妇产科病房。上次她是来做手术,而这次是来致谢的。


七旬老人难以言说的“痛”


40余年前,彭阿姨产后出现了子宫脱垂。起初她只是感觉有异物感,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宫脱垂程度逐渐加重,排尿困难等问题渐渐出现。她本想切除子宫“以绝后患”,可因其患糖尿病多年,年纪大,手术风险高,一直没有医院接收。


2020年12月28日,彭老因为排尿困难半天余在医院急诊科就医。经过急诊导尿、妇产科会诊后,被转入妇产科。当时,彭老万念俱灰,有些绝望的拉着科主任黄欣的手说:我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个问题折磨了我太久了,你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啊!图片


听着彭老的诉求,黄欣向彭老及她儿子分析到:目前有两种选择:一是不做手术,余生靠插尿管度过,这个方案舒适度差且容易感染!二是做子宫切除手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要考虑糖尿病带来手术切口无法愈合的风险!基于生活体验等多方因素考虑,先到医院内分泌科控制血糖,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被子宫脱垂导致排尿困难反复折磨了几十年的彭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种方案。经过医院内分泌科一周的血糖调整,血糖被控制在合理范围的彭老在医院接受了阴式子宫脱垂手术,手术顺利。术后,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荷英多次到可以为彭老会诊,调整药物用量,控制合理血糖。1月17日,彭老笑着出院了!4月8日,心情愉悦的彭老忍不住来到科里致谢,医务人员为她复查发现切口愈合良好。


七旬老人苦口婆心的“劝”


来送锦旗时,彭老反复感叹着:“糟了几十年的罪,那种感觉真的痛不欲生,这种事情又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我们那时候是没条件,生完孩子不满月就出去做事,现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了,年轻人生完孩子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提重物。听说现在还有专门的产后康复,这个一定要去做,不然到我这个年纪来后悔就划不来啊!”


据上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黄欣介绍,彭老所遭遇的子宫脱垂只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患病妇女还可有尿失禁,慢性盆腔痛等症状,盆底康复对产后妇女来说必不可少!


关注盆底健康


女性的盆底主要由肌肉和筋膜组成,它像吊床,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妊娠、分娩、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等,都容易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虽非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如:子宫脱垂的患者常见阴道口有物脱出,影响行走,伴有下腹坠胀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喷嚏、大笑甚至行走时发生不自主的漏尿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主要表现为强烈尿意或尿急感,尿不自主排出,常伴尿频、尿急、夜尿和排尿不能自控;不敢正常社交活动,患上了“社交癌”......


哪些人适合做盆底康复?



1、盆底肌肉松弛:产后42天妇女、30岁以上已婚妇女

2、轻至中度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

3、轻至中度器官脱垂:轻度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

4、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

5、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潴留、乳涨、耻骨联合分离等)

产后42天至产后半年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越早训练,效果就越好。建议产妇在产后42天应该到医院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发现问题尽早治疗,没有问题也要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


订制专业个性化方案   


上高县人民医院产后康复科于2016年成立,科内设有盆底治疗室,配有专业医护人员及盆底筛查仪、盆底治疗仪及产后康复为一体的电子生物反馈仪。对于有盆底康复治疗需求的患者,专业医护人员将根据患者盆底肌肉受损程度,为患者制定凯格尔家庭作业疗法、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及场景训练等不同的治疗方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让患者更放心。


  科室地址:医院妇幼楼三楼


  咨询电话:0795—712603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