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八点多,一名11岁的女孩因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喘憋、面色青紫被紧急送入上高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家属称,患儿近日有感冒,咳嗽、发热,在诊所打了几天点滴,突发呼吸困难来就诊。
经过体格检查发现,患儿心率增快达148次/分,呼吸50次/分,呈失语状态,颈部能摸到皮下气肿,初步判断为“哮喘持续状态”,给予雾化吸入特布他林等药物。雾化结束后,患儿稍有好转,但效果并不明显,依然咳嗽不止、呼吸急促。
于是,医院医务科立即组织儿科、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官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会诊。会诊专家达成共识:患者状态稍好转,立即开通绿色通道,急行CT检查,查看患儿胸部状况。
很快,结果出来了:主支气管异物、纵膈积气、肺部感染!此时,家属才回忆起,2020年12月31日当天,孩子吃了核桃,当时只是说了句有点不舒服,之后几天都有咳嗽。大伙儿终于明白了患儿的病因:吃核桃时核桃仁呛入气管,经过几天发酵后,可能是伴随着体位变化核桃仁堵在了气管口,所以引发一系列问题。
患儿病情危重,如果不及时取出异物,很有可能窒息。医院立即启动全院扩大会诊,院长吴海泉立即到场指导抢救,五官科、呼吸科、胸外科、麻醉科、儿科专家纷纷赶来。与专家们讨论后,吴海泉迅速作出指示:立即组织一支由儿科医护人员、麻醉医生及五官科医生、120急救人员组成的转运队,马上将患儿转送至省儿童医院进一步治疗,如果路上患者出现窒息或心跳骤停,立即在车上行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利用转运这段时间,立即联系好省儿童医院相关科室,做好对接,尽可能减少环节,节约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患儿家属对医院的决定全力支持。很快,患儿被一路呼啸送往江西省儿童医院。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特别漫长,患儿皮下气肿越来越多,颜面已无法辨认,血氧饱和度有时不稳定,车上所有人的心都悬着,大家一边做着相应处理,一边盯着时间,心中都默念着:快一点!快一点!
到达省儿童医院后,患儿被直接送入该院五官科。经过紧急异物取出后,患儿因仍有皮下气肿被送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目前,患儿病情平稳。
一起披着“感冒”外衣的异物吸入,一次多科合作、快速明确诊断、全力转运的抢救过程,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惊险,更多的应该是启示!
气道异物是指由于任何物质吸入呼吸道而引起气道阻塞的症状和体征,是小儿常见急症之一。因呛咳等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会出现突发剧烈咳嗽、呼吸窘迫、气促、喘鸣,严重者可致窒息死亡。发生气道异物后,紧急情况可以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1、家中出现异物误吸不能用手指挖取,也不能用大块食物咽压。
2、患者呼吸道异物不能解除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予以支气管内镜或外科手术取出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