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

86岁的她,走出了多少人羡慕的步伐?

发布日期:2022-07-25

“冒想到,一个月就可以走哩!开始还怕做不了手术。”

“不用扶,不用扶,我可以自己走,就是这个帕金森病搞得手有点抖!”

7月22日上午,在我院门诊通道内,一名耄耋老人正缓步往前走。老人今天是来复查的,一个月前她因为摔倒导致股骨粗隆骨折,在我院外二科做了手术。


卧床?手术?


老人今年86岁,6月1日因意外摔倒致疼痛,卧床不起两天后,来到我院外二科就医。检查发现,老人有股骨粗隆骨折。一听说骨折,家里人都慌了神。老人的儿子表示,以前见过很多老人因为摔一跤就卧床不起的,不仅老人生活质量差,家里人的负担也很重。可是,母亲已经86岁了,做手术创伤大,怕承受不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接诊医生告诉他:近年来,我院成功开展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疗效。在麻醉科的术中全程护航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支持下,手术患者中,年纪最大的已经达到了96岁。用该办法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比传统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一般1小时左右就能做好,术后一个月即可下床,对于老人目前的情况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手术!惊喜!


为了给老人更幸福的晚年生活,经过讨论,家人一致同意为老人行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争取让老人能再次下地活动,远离长期卧床的生活。

6月3日,老人在我院手术室接受了髓内钉内固定术。术中,手术医生在老人的股骨髓腔内装入髓内固定系统,帮助骨折部位恢复原来的位置,增加其稳定性。整个手术持续不到1小时,术中出血不到50ml,术后微创小伤口愈合良好,老人顺利出院。术后一个月返院复查时,医生告诉她和家属:骨折部位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线已经模糊不清(代表愈合),可以部分负重行走了。接下来,只要注意预防摔倒,适当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就可以了。

图片

看到这样的结局,老人的儿子高兴的说:还好当时选择了做手术,不然现在估计要天天躺在床上了。


高龄≠没希望


常有人说,股骨骨折是老人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骨折。因为很多老人在股骨骨折后,担心手术创伤、术后恢复等问题而选择保守治疗。随之而来的就是,长期卧床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栓塞、泌尿系感染、褥疮、骨折部位产生畸形愈合等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再次下地行走成为奢望。


图片


“传统方式治疗股骨骨折一般是通过在股骨外部固定钢板来维持股骨正常的生理位置,这种方式稳定性好,但是损伤比较大,而且容易影响周边组织的血运,术中出血较多,一般要三个月才能下地。但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手术方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而且固定部位在骨髓腔内,整体固定和成角稳定性使骨折固定更牢固,最大限度保留了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活动起来更加轻松,感染的风险也更小,一般一个月就能下地行走。截至目前为止,我科已经开展了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近百例,术后效果都比较好。手术不再是高龄患者的‘禁区’”。当谈起老年人股骨骨折的治疗时,外二科主任胡思明如是说。

外二科简介

       外二科为骨科,科内设置病床74张。科内开展了对四肢骨折、脱位的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空加压螺钉+缝匠肌髂骨瓣治疗青年股骨颈骨折;手外科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显微外科技术;对四肢骨肿瘤采取刮除、植骨内固定或外固定等手术方法,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开展了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颈椎骨折内固定、颈椎椎间盘突出、前路或后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膝关节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等关节疾病,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等微创技术。骨科治疗逐渐迈入微创时代!

图片

科室位置:住院大楼8楼        科室电话:0795-2516063

展开